让更多国民参与国际组织的运行,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贡献中国力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国家利益、展现中国综合国力和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必要手段。

同时,为国际组织输送优秀人才也是各成员国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中国在参与国际组织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参与国际组织的总数不多,参与国际组织类别的“代表数不足”,在国际组织里担任中高层的领导偏少等。

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对国际组织的研究不够、了解不多、认识不深、经费不足),不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这些障碍都可逐一排除。

但是,还有一个原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那就是语言问题。

国际组织诞生于近代的欧洲,其前身是国际会议,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组织成立的目的是解决某一领域的世界性或区域性问题,其工作人员来自世界诸多国家,说着不同的母语,其工作对象和工作地点涉及世界众多地区和不同领域,语言也就成为各个国际组织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众多国际组织在其成立之初都会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对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施加自己的影响。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国际组织还是以显性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语言政策,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自己的语言选择或语言偏好。

现有的国际组织很多都深受欧美国家的影响,几乎都以欧美的一些强势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为自己的主要官方语言,其中,英语在国际组织里的平均使用率高达88.4%,大大高于任何一种其他语言的平均使用率。

因此,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是我国参与国际组织候选人或申请者必须面临的一大挑战。

国际组织在招聘国际公务员时一般都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是语言素养(languageskills),即能够从口头和笔头两方面熟练地使用国际组织所要求的官方语言。

第二是专业素养(fieldsofspecialization),即拥有某一特定领域(如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工学、理学和医学)的学位,通常是硕士及以上学位。

第三,综合素养(otherskills),即对特定国际组织的历史、现状以及运行规则的了解、相关工作的国际经验、跨文化交际能力、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可见,语言素养是国际组织参与能力的三大要求之一。

事实证明,我国的国际组织参与行为常遇到外语(英语)的挑战,但这并不是说,我国没有数量可观的优秀外语(英语)人才,而是指我国语言素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都较高的人才不多。

从专业素养看,有些人外语能力较强,可是业务水平较低,影响了表达的专业性,不符合专业性国际组织(如国际粮农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对于在该领域工作能力的期望;从语言素养看,有些人专业水平很高,可外语(英语)能力有所欠缺,影响了表达的流畅性,给深度参与国际活动造成障碍;从综合素养看,有些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世界眼光不足,对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缺乏充分的了解,对一些国际惯例不够熟悉,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国际公务员。

由此可见,国际组织人才的语言素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不可各自为政,而应当彼此照应融合。

为此,中国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可采用以下四种模式来进行。

第一,“外语(英语)本科+非语言专业研究生”模式:这种培养方式的目的是为具备国际组织语言素养的人增补专业素养。

我们首先应该在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方面注重语言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同步发展,若实在无法实现的话,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即鼓励外语(英语)本科生在硕士及博士阶段转向某一语言之外的专业。

例如,现任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柳芳本科是法语专业(兼通英文),后获得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但这里的外语本科专业往往仅限联合国官方语言,因为其他小语种专业的本科生若不精通世界主要通用语(即联合国官方语言,尤其是英语)就无法胜任国际组织的工作。

倘若某些国际组织的确需要某一小语种人才,它们也更倾向于招聘该小语种的母语者。

第二,“非语言专业研究生+外语(英语)”模式:这种培养方式的目的是为具备国际组织专业素养的人增补语言素养。

尽管我国有些高校陆续开设了国际组织专业甚至国际组织学院,但这与多达7万余个国际组织的庞大数量相比显得杯水车薪。

也就是说,我国对国际组织的人才输送仅靠这些大学的国际组织专业毕业生,是远不能满足需求的,不仅人数不够,专业也有缺口。

例如,国际气象组织需要懂得气象学或气候学专业的人员,世界卫生组织需要医学出身的人才,可我国高校的国际组织专业难以覆盖如此多的领域。

而且,国际组织专业和学院的毕业生未必都有能力或意愿去国际组织工作,很有可能出现“有意栽花花不开”的现象。

因此,我国的国际组织人员还要靠众多高校大量的各个专业毕业生以及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来充实。

而且,提高中国各级学校的外语(英语)教学水平,以及重视中国学生外语(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这才是培养我国国际组织人才语言素养的根本。

第三,“国际组织专业研究生”模式:这种培养方式的目的是为具备国际组织语言素养和专业素养的人增补综合素养(理论内容)。

模式一和模式二分别注重国际组织人才专业素养和语言素养的发展,这些很重要,也有必要,但也存在一个不足即深度不足,无法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形成一个聚焦点。

模式三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促进国际组织专业的理论发展和倾向性的人才培养。

但模式三也有自己的短板:专业素养的涵盖面有限,它招收再多非语言类专业的学生也很难囊括现实中林林总总的专业。

而且,目前全国仅有20余所高校或科研机构正在开展或合作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实践项目。

第四,“工作领域优秀青年的培养与推介”模式:这种培养方式的目的是为具备国际组织语言素养和专业素养的人增补综合素养(实践经验)。

国际组织的中高层领导需要相关行业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国家的推荐,譬如现任国际海事组织总干事林基泽(韩国)从航海专业毕业,曾任韩国驻国际海事组织常驻副代表、船旗国执行小组委员会主席和韩国釜山港务局总裁。

因此,国内众多行业要善于发现、培养和推介这方面的候选人,并关注与自己领域相关的国际组织的发展动态。

例如,国内的体育行业要注重培养和推介一些优秀运动员参与各种相关的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国际足球联合会),而这就要求对相关国际组织的运作机制和发展动态保持密切的关注和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治国

  • 记载
西行纪免费完整观看 2023-05-26 20:55:00

让更多国民参与国际组织的运行,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贡献中国力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国家利益、展现中国综合国力和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必要手段。

同时,为国际组织输送优秀人才也是各成员国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中国在参与国际组织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参与国际组织的总数不多,参与国际组织类别的“代表数不足”,在国际组织里担任中高层的领导偏少等。

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对国际组织的研究不够、了解不多、认识不深、经费不足),不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这些障碍都可逐一排除。

但是,还有一个原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那就是语言问题。

国际组织诞生于近代的欧洲,其前身是国际会议,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组织成立的目的是解决某一领域的世界性或区域性问题,其工作人员来自世界诸多国家,说着不同的母语,其工作对象和工作地点涉及世界众多地区和不同领域,语言也就成为各个国际组织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众多国际组织在其成立之初都会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对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施加自己的影响。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国际组织还是以显性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语言政策,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自己的语言选择或语言偏好。

现有的国际组织很多都深受欧美国家的影响,几乎都以欧美的一些强势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为自己的主要官方语言,其中,英语在国际组织里的平均使用率高达88.4%,大大高于任何一种其他语言的平均使用率。

因此,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是我国参与国际组织候选人或申请者必须面临的一大挑战。

国际组织在招聘国际公务员时一般都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是语言素养(languageskills),即能够从口头和笔头两方面熟练地使用国际组织所要求的官方语言。

第二是专业素养(fieldsofspecialization),即拥有某一特定领域(如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工学、理学和医学)的学位,通常是硕士及以上学位。

第三,综合素养(otherskills),即对特定国际组织的历史、现状以及运行规则的了解、相关工作的国际经验、跨文化交际能力、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可见,语言素养是国际组织参与能力的三大要求之一。

事实证明,我国的国际组织参与行为常遇到外语(英语)的挑战,但这并不是说,我国没有数量可观的优秀外语(英语)人才,而是指我国语言素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都较高的人才不多。

从专业素养看,有些人外语能力较强,可是业务水平较低,影响了表达的专业性,不符合专业性国际组织(如国际粮农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对于在该领域工作能力的期望;从语言素养看,有些人专业水平很高,可外语(英语)能力有所欠缺,影响了表达的流畅性,给深度参与国际活动造成障碍;从综合素养看,有些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世界眼光不足,对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缺乏充分的了解,对一些国际惯例不够熟悉,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国际公务员。

由此可见,国际组织人才的语言素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不可各自为政,而应当彼此照应融合。

为此,中国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可采用以下四种模式来进行。

第一,“外语(英语)本科+非语言专业研究生”模式:这种培养方式的目的是为具备国际组织语言素养的人增补专业素养。

我们首先应该在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方面注重语言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同步发展,若实在无法实现的话,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即鼓励外语(英语)本科生在硕士及博士阶段转向某一语言之外的专业。

例如,现任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柳芳本科是法语专业(兼通英文),后获得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但这里的外语本科专业往往仅限联合国官方语言,因为其他小语种专业的本科生若不精通世界主要通用语(即联合国官方语言,尤其是英语)就无法胜任国际组织的工作。

倘若某些国际组织的确需要某一小语种人才,它们也更倾向于招聘该小语种的母语者。

第二,“非语言专业研究生+外语(英语)”模式:这种培养方式的目的是为具备国际组织专业素养的人增补语言素养。

尽管我国有些高校陆续开设了国际组织专业甚至国际组织学院,但这与多达7万余个国际组织的庞大数量相比显得杯水车薪。

也就是说,我国对国际组织的人才输送仅靠这些大学的国际组织专业毕业生,是远不能满足需求的,不仅人数不够,专业也有缺口。

例如,国际气象组织需要懂得气象学或气候学专业的人员,世界卫生组织需要医学出身的人才,可我国高校的国际组织专业难以覆盖如此多的领域。

而且,国际组织专业和学院的毕业生未必都有能力或意愿去国际组织工作,很有可能出现“有意栽花花不开”的现象。

因此,我国的国际组织人员还要靠众多高校大量的各个专业毕业生以及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来充实。

而且,提高中国各级学校的外语(英语)教学水平,以及重视中国学生外语(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这才是培养我国国际组织人才语言素养的根本。

第三,“国际组织专业研究生”模式:这种培养方式的目的是为具备国际组织语言素养和专业素养的人增补综合素养(理论内容)。

模式一和模式二分别注重国际组织人才专业素养和语言素养的发展,这些很重要,也有必要,但也存在一个不足即深度不足,无法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形成一个聚焦点。

模式三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促进国际组织专业的理论发展和倾向性的人才培养。

但模式三也有自己的短板:专业素养的涵盖面有限,它招收再多非语言类专业的学生也很难囊括现实中林林总总的专业。

而且,目前全国仅有20余所高校或科研机构正在开展或合作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实践项目。

第四,“工作领域优秀青年的培养与推介”模式:这种培养方式的目的是为具备国际组织语言素养和专业素养的人增补综合素养(实践经验)。

国际组织的中高层领导需要相关行业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国家的推荐,譬如现任国际海事组织总干事林基泽(韩国)从航海专业毕业,曾任韩国驻国际海事组织常驻副代表、船旗国执行小组委员会主席和韩国釜山港务局总裁。

因此,国内众多行业要善于发现、培养和推介这方面的候选人,并关注与自己领域相关的国际组织的发展动态。

例如,国内的体育行业要注重培养和推介一些优秀运动员参与各种相关的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国际足球联合会),而这就要求对相关国际组织的运作机制和发展动态保持密切的关注和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治国

<b dropzone="9uzZbQvlfhR"><sub id="63VsRcwYoQPhUV"></sub></b>
<bdo id="Vtx6SsPy"></bdo>
<tt id="yjub2EIxqzp6e9"></tt>
<legend date-time="o0XLPKyYNdrqw"></legend><legend dropzone="uU7pfVKGlhIH8P"></legend>

西行纪免费完整观看《西行纪免费完整观看》由来

编辑
1.西行纪免费完整观看身体又痛又痒就是无法说出半句话来,身体也无法动弹。
       2.对面的豹哥也根本就没有在乎忽然出现的这个人,在帝皇KTV这里,他就是土皇帝,在这里没有人能够能够和他抗衡。
       3.夏天点了点头:“其实,什么是第一?你能说的清楚吗?就算是第一了,你除了压力,还能有什么?我觉得,只要每天都比前一天强一些,那就是进步,只要人生有进步,不是止步不前,那就好了。
       4.而且就算是普通的炮弹也不可以,抗战时期的迫击炮炸在这种山上,连块石头都不一定能炸下来,由此可见这种山的硬度,可是血老怪居然说茅山老祖一招就能将小山打碎。
       5.”白伊伊看到夏天已经治好两个了,内心十分兴奋,这么多年来,病痛已经折磨她太久了,她等这一天已经等的太久了。

西行纪免费完整观看《西行纪免费完整观看》起源

        1.西行纪免费完整观看在比较上瘾的学习课堂上玩耍,努力的开动脑筋、解决老师留下来的问题。
               2.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战场正等着你回来。这把神剑无与伦比。它可以直接杀死所有的敌人。
               3.快速的获取荣誉的称号,在这里可以运用巧妙的手法来体验,争夺机会吧;
               4.不同的宝可梦各有特色,玩家要去收集不同的宝可梦让自己在战斗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
               5.我们必须找到在战场上生存的方法,这是一个关键点。我们离开得越晚,希望就越大。
               6.准确地说,您必须能够根据游戏的基本要求成功完成所有任务挑战。
        参考资料